5月18日,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亦是我馆科普周宣传启动之时,文博系统、科普系统分别紧扣主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推广活动,我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省级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基地,筹划举办了系列切合自身实际,独具特色的活动。
研学——让博物文物融进孩童心里
今年3-7月,我馆协同昆明教育电视台研学栏目将针对全省中小学生连续推出每月一主题的“民族传统科技研学活动”,本月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和科普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馆藏常设展——《民族工艺美术》和《民族民间陶艺》,两个展览主题鲜明、各具特色,20多年来虽有改造提升充实调整,但从未被替代,已和我馆的馆龄一样长久。
看,来自盘龙区小学的学生们在3位研学导师的带领下观展、听讲解并动手制作,搭乘这座承载千年云南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类时光机”,领略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及陶艺制作魅力,让传统技艺在指尖流转,感受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在孩童心里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并让这份美好的启迪留下云南民族博物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活动拍摄制作了专题宣传片,除当天发送主题推文及短视频宣传外,还将于5月23日20:30、5月29日19:50在电视台播出。
共建——让博物馆厚重文化内涵传递深广
5月18日上午9:30—11:30,我馆系列活动的其中一支小分队带着讲座、非遗技艺传承人、宣传宣讲手册到盘龙区党群活动中心开展了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传承百年奋斗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为期2小时的系列活动受到了该中心党员及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认真听讲座,欢乐体验非遗技艺,蕴含深刻涵义的党徽红色主题剪纸,极具民族特色的纯手工香包制作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逐一呈现,整个活动紧扣时代主题,共享优秀技艺,融汇贯通共同体意识,真正发挥了我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
与该中心此次合作属首次合作共建,在我馆近百余家合作共建单位、机构及团体中,我们本着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搭建平台服务公众的初心,不断扩大宣传宣教的广度及深度。
签约——搭建馆校合作更广阔的平台
5月18日下午14:00—14:30,我馆与昆明学院举行了“教学实习基地”签约挂牌仪式,高力青馆长、张金文副馆长、杨松海副馆长出席,馆办公室、公众教育服务部工作人员组织并参与了签约仪式。昆明学院旅游分院田芙蓉院长及2名老师作为院方代表出席仪式并签约授牌。
仪式上高力青馆长、田芙蓉院长就今后双方的合作方式、内容等作了良好沟通,对近期合作意向进行了规划。再次为我馆馆校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截止今年5月,我馆已与省内外60余所大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为更好发挥校外第二课堂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讲座——细品博物馆浓厚韵味之美
14:40—16:00,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讲座“拥抱博物馆之美”准时开讲,我馆研究信息部副主任、研究馆员杨晓老师带领大家开启了一次丰盛的文博韵味美文化之旅,杨老师从博物馆的起源、发展及多角度解读向大家讲述了那些蕴藏在各类博物馆里的文物之美、故事之美、建筑之美、文化底蕴之美,利用大量的实例、图片、数据分享了博物馆的无穷魅力。
我馆全体干部职工、昆明学院、滇池学院、西山艺术学院、滇池卫城社区近300名师生、社区民众在馆报告厅听了杨老师的讲座分享。
体验——传承重塑非遗技艺之美
在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优秀传统技艺已被新的科技产品所取代,慢慢被人们放弃或遗忘,作为承担着民族文物征集收藏研究,民族文化宣传保护挖掘的云南民族博物馆,利用此次博物馆日及科普周契机,邀请了丽江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人和秀红、东巴文非遗传承人年若到馆开展了现场指导体验活动。活动从下午14:00持续到18:00,近500名公众参与了体验活动,100余名公众带走了满满承载自己良好祝愿与祈福的东巴文画作。活动最后阶段,2位传承人向我馆赠送了一幅写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东巴文作品。
丽江市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技艺,在滇西北久负盛名,具有抗虫、抗蛀、不怕水浸泡,保存时间特别长的特性,享有“东巴纸纸寿千年”的美誉。
东巴文,纳西族先民观天地、日月、山川、木石、鸟兽等物象而创造的一种古老象形文字,是人类唯一保存并使用着的完整象形文字,被称为文字的活化石、中国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