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特别是学校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近年来我馆公众教育服务部致力于多方开拓渠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开创了一次次精彩的馆校合作模式。
11月初,通过前期不断的沟通协调及实地考察,我馆与昆明师专附中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并于11月13日、20日分别组织450余名师生到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在校方和我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活动组织还是宣传推广,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展厅,发挥好博物馆教育的常规平台。通过观展开展现场教学,是馆校合作的规定动作,更是博物馆发挥其教育职能的常规平台。此次与师专附中开展的馆校合作,在前期筹备调研阶段就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我馆特色拟定了“选取亮点谈感受、我是民族文化代言人.......”等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听、思考。进馆研学的450余名师生,共分为8个小组参观了馆内的常设展览,我馆特意为师生们安排了3名专职讲解员和2位专家老师为学生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现场教学。同学们井然有序,认真听认真记录的样子,俨然成为博物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是博物馆之友会员友情助场,现场氛围格外热烈。为期1个小时的观展学习结束后,师生们到馆报告厅集中,公众教育服务部负责人对我馆馆校合作进行了专题介绍,并再次向媒体公布了合作程序及联系方式.
我馆博物馆之友会员、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罗凤学老师来到现场为活动助演,罗凤学老师是集歌、舞、乐才能于一身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每次活动但凡有罗老师的参与,定能让观众耳目一新,对于常接触西洋乐器的孩子们来说,看着罗老师把傣族“烟斗”、佤族“德”甚至路边一片小小的树叶吹奏出如此美妙动听的乐曲,同学们不由自主的发出阵阵赞许,惊叹于罗老师多才多艺的同时,更被我省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乐器所吸引。
三是特色实践手工课推陈出新,师生们收获丰硕。此次馆校合作公益课堂,我馆特别为师生们设置了瓦猫制作、剪纸、白族扎染、香包制作4个项目的实践手工课,其中把瓦猫的制作带入实践课教学课程是第一次尝试,瓦猫寓意吉祥,是我省各民族用于驱邪纳福、镇宅装饰的吉祥物,也是馆内藏品之一。结合馆藏文物、民族文化、民族技艺开展相应的教学课程设置,一直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此次课程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既有传统项目的改良提升,又有新项目的引入尝试,不断丰富了博物馆教育的教学内容。
四是多家媒体联合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教育传播广度。通过前期的沟通协调,昆明教育电视台、昆明日报、糖果校园、抖音等多家媒体和平台均参与了此次活动的宣传报道,他们根据自己的受众和视角撰写了相应的推文和新闻通稿以图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在各平台宣传播出,不断提升我馆知名度的同时,也加大了教育传播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