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11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生产性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美国范德堡大学国际关系部高级顾问、原美国克林顿政府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艾维,美国加州传统艺术联盟主任艾米•基奇纳,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物馆民间艺术展馆长马美莎,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民间生活研究中心主任贝西•彼得森,美国俄亥俄州甘比尔凯尼恩学院乡村生活中心负责人霍华德•劳伦斯•塞克斯,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物馆策展人、国会图书馆美国民间生活研究中心董事会董事胡世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方会长萧放,云南民族博物馆馆长谢沫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研究所所长张士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安德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林继富,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民俗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刁统菊,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何红一,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肖远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守华、陈建宪,等来自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主题,就中美两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是由美国民俗学会发起,中国民俗学会、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博物馆等五方共同参与的中美非物质文化合作项目。2011年11月在中国广东中山大学举办了“首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政策比较”、2012年4月在美国纳什维尔市举办了“第二届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