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预约
参观
top
竹编技艺体验活动回顾:在指尖传承千年文脉——民博煨艺 双休以飨 周末专属文化慢时光主题活动
时间:2025.08.29

8月24日,云南民族博物馆内,一场以“竹编技艺”为主题的社教活动如期开展。参与者们循着历史的脉络,在文物与实践的交织中,触摸竹编技艺的千年传承,感受中华传统工艺的生生不息。

展厅探秘:从文物看竹编技艺的历史脉络
活动伊始,参与者们走进展厅。讲解员细致解读:“竹编是中华民族利用自然、改造生活的智慧结晶。云南盛产竹材,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织技艺——傣族的象脚鼓竹框追求弧度精准,彝族的竹制漆器注重与漆艺结合,这些器物既承载着实用功能,更蕴含着对美的追求。”
from clipboard

技艺传承:馆内专业老师亲授竹编精髓

了解历史后,实践环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展开。老师首先系统讲解了竹编的基础原理:“选材需取三年生以上老竹,破篾要做到厚薄均匀,‘挑一压一’的基础技法看似简单,却是历代工匠总结的力学与美学平衡之道。”
from clipboard
随后,老师以本次体验的“竹编风铃挂件”为载体,分步示范编织流程。从起底的固定技法到纹样的组合变化,老师逐一拆解动作要领,并针对参与者操作中出现的篾丝松动、纹路错位等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经过近两小时的实践,原本零散的竹篾在参与者手中逐渐成形,最终化为一个个兼具民族元素与实用价值的风铃挂件。

文化交融:小挂件里的大文明

活动尾声,当参与者们展示亲手制作的竹编风铃,挂件的纹路间不仅有对传统技法的复刻,更融入了现代审美巧思。这一过程,恰是竹编技艺“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本地竹编技艺既保留了少数民族的原生特色,又在历史长河中吸收了中原编织工艺的精华,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面貌。

from clipboard

竹编作为中华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在于技艺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天人合一”理念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次活动通过“观文物—学技艺—创作品”的环节设计,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传承,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见证。
云南民族博物馆始终以“活化传统”为己任,此次竹编体验活动,正是通过严谨的历史解读与专业的技艺传授,让参与者在实践中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内涵。未来,博物馆将持续推出此类活动,让更多人在与传统工艺的对话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from clipboard


活动策划指导:杨廷健 黄虓鹏 王静

活动策划执行:尹晶琼 黄子芮 刘桢

图文视频:刘桢